2023年度新教材教学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新教材教学总结1  教学总结:对数学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以前的高学历,而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新教材教学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新教材教学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新教材教学总结1

  教学总结:对数学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以前的高学历,而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只注重了经济的增长,不顾人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不言而喻。针对事实,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思想,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了解数学,欣赏数学。

  好的教材是学习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我对这本华东师大版的教材有了一些认识:

  1、 新教材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活泼是学生的天性,而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和题材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这些都让学生倍感亲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开展了许多有趣的小活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做七巧板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书本对七巧板的介绍,自己做出七巧板,再把它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们踊跃参加,交上来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的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孩子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 新教材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只被赋予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即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倒好处的点拨。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新教材之中有一个填数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该填什么数(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以及填数的技巧,我适时地进行点拨、启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结果,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许多填数的技巧,而且还从中发现了几个*时并不怎么发言表现的学生的思维敏捷等特点,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课后,我布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有6个大碉堡和6个小碉堡,相互间有等长的地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已知每个大碉堡有4条地道,每个小碉堡只有一条地道,试画出这个整体的结构图。这一道题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没想到的是,班级中有一部分的同学经过讨论,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这一次的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引导得当,师生的位置摆正,有许多问题和困难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3、 新教材中增大了统计学方面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教材中加入统计方面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从教材之中的“数据的收集”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但要具备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还要亲身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为此,我在教授本节内容时,让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就八个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统计出人数,制作成表格,并思考从这些数据之中能发现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大胆而合理的判断。运用数据作出判断这种思考方式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常用到,需要学生从小体会,去运用,不仅要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而且还要讨论需要收集哪些数据,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进行收集;还要亲自去做一些调查;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还要进行整理使之更清晰;最后才能得到结论。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新教材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台,又为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学习具有自己个性的数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不断地倾听、吸取、完善,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贯彻课改的精神,才能培育出富有个性的学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新教材教学总结2

  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新课改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了新课改的主旨和精神,理解了并能够按照新大纲和新教材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尤其是新教材进课堂后,如何用好它,我们下了一番苦功夫去讨论、适应。经过摸索,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我们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以“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来指导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的使用,是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施而改的。所以在使用新教材时,首先要明白和牢牢记住这样的原则。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做到了转变观念,*思想,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能主动投入到课改中去,主动想办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有关教材使用上的问题。在思想观念上,我们放弃以前陈旧落后的思想和方法,尽快适应了新的形势。无可否认,新教材在注重知识性与人文性方面,有其显著的优点,但是教材虽好,教好学生却不容易!所以我们认为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习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应在*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以前的教学,我们多是采用以教师的分析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主要依据的教学方法。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非常珍惜每个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从阅读中体会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从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阅读中感受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情趣。通过这样使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所运用的语言逐渐内化,从而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二、用新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新教材的变化较大,课后练习少了,题型也简单了。但是我们觉得教学并没有因此而轻松。我们认为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直强调做到这一点,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新教材的变化减轻了学生负担,但我们的教学要求没有降低甚至是提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加强研讨和交流,力争做到新教材有新教法。

  三、使用新教材的几个注意。

  在*时的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几点注意是:一、使用新教材要注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主张在这一基础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二、使用新教材要注意别被教材束缚住。教材的价值在于能作用于学生充分发展,在于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在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其情感愉悦、态度主动,促其获得方法、提高技能。三、利用新教材创造学习资源。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通过我们去再创造、去内化、去升华,能够创造出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新教材教学总结3

  教学总结:对数学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以前的高学历,而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只注重了经济的增长,不顾人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不言而喻。针对事实,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思想,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了解数学,欣赏数学。

  好的教材是学习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我对这本华东师大版的教材有了一些认识:

  1、 新教材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活泼是学生的天性,而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和题材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这些都让学生倍感亲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开展了许多有趣的小活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做七巧板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书本对七巧板的介绍,自己做出七巧板,再把它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们踊跃参加,交上来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的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孩子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 新教材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只被赋予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即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倒好处的点拨。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新教材之中有一个填数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该填什么数(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以及填数的技巧,我适时地进行点拨、启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结果,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许多填数的技巧,而且还从中发现了几个*时并不怎么发言表现的学生的思维敏捷等特点,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课后,我布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有6个大碉堡和6个小碉堡,相互间有等长的地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已知每个大碉堡有4条地道,每个小碉堡只有一条地道,试画出这个整体的结构图。这一道题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没想到的是,班级中有一部分的同学经过讨论,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这一次的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引导得当,师生的位置摆正,有许多问题和困难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3、 新教材中增大了统计学方面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教材中加入统计方面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从教材之中的“数据的收集”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但要具备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还要亲身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为此,我在教授本节内容时,让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就八个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统计出人数,制作成表格,并思考从这些数据之中能发现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大胆而合理的判断。运用数据作出判断这种思考方式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常用到,需要学生从小体会,去运用,不仅要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而且还要讨论需要收集哪些数据,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进行收集;还要亲自去做一些调查;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还要进行整理使之更清晰;最后才能得到结论。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新教材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台,又为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学习具有自己个性的数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不断地倾听、吸取、完善,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贯彻课改的精神,才能培育出富有个性的学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新教材教学总结4

  教学总结:对数学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以前的高学历,而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只注重了经济的增长,不顾人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不言而喻。针对事实,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思想,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了解数学,欣赏数学。

  好的教材是学习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我对这本华东师大版的教材有了一些认识:

  1、 新教材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活泼是学生的天性,而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和题材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这些都让学生倍感亲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开展了许多有趣的小活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做七巧板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书本对七巧板的介绍,自己做出七巧板,再把它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们踊跃参加,交上来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的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孩子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 新教材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只被赋予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即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倒好处的点拨。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新教材之中有一个填数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该填什么数(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以及填数的技巧,我适时地进行点拨、启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结果,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许多填数的技巧,而且还从中发现了几个*时并不怎么发言表现的学生的`思维敏捷等特点,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课后,我布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有6个大碉堡和6个小碉堡,相互间有等长的地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已知每个大碉堡有4条地道,每个小碉堡只有一条地道,试画出这个整体的结构图。这一道题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没想到的是,班级中有一部分的同学经过讨论,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这一次的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引导得当,师生的位置摆正,有许多问题和困难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3、 新教材中增大了统计学方面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教材中加入统计方面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从教材之中的“数据的收集”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但要具备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还要亲身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为此,我在教授本节内容时,让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就八个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统计出人数,制作成表格,并思考从这些数据之中能发现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大胆而合理的判断。运用数据作出判断这种思考方式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常用到,需要学生从小体会,去运用,不仅要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而且还要讨论需要收集哪些数据,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进行收集;还要亲自去做一些调查;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还要进行整理使之更清晰;最后才能得到结论。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新教材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台,又为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学习具有自己个性的数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不断地倾听、吸取、完善,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贯彻课改的精神,才能培育出富有个性的学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新教材教学总结5

  对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方面的教学经验及思考做如下总结:

  一、在困惑中摸索

  刚开始接触新课程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时,早已经过了上岗培训,虽然对“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课程内容转变有所耳闻,但在实际教学时,还是比较迷惘,甚至有些措手不及。在有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与同学科教师进行了一些相关讨论和整理后,发现以前的“应用题”中大量出现的式题和对纯算式的探究在新教材中真的很少出现了;在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后,也会插入相关的生活情景问题;在六年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专门以“解决问题”为标题的单元出现了9次;对具体的情境题,不再以枯燥的文字出示所有有效条件,而是让学生在多个相关信息中提出相关的问题,选择有效信息……通过这些亲身的体验,领会了新课程标准在应用题体系的改革是巨大的,理解了要让学生解决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学会解题,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探究解决方法在与他人的交流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思路的能力,并有回顾与分析过程的意识。所有的探究过程都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他们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在摸索中融合

  新教材虽然删除了“应用题”这一名称,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与以往应用题相似的问题,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搜索着以前教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新教材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只是传统应用样式的新题型而已,其中必定有用得上的相融之处。比如二年级下册中涉及的两步计算问题和倍数问题也是以往应用题教学的内容,只是增加了情境部分,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画面或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提炼有效信息之后再进行解答。过去的应用题虽然是为解题而教,会不可避免地强调题型,片面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价值,形成以抽象的数量关系和形式化为目的线形教学思路与模式,但这样的教学也会从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技巧。综合这两种教学结构的长处,摸索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四步曲”:一是利用新教材中的情境提炼,让学生充分观察、搜索信息,提出有效的问题;二是根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以往应用题中涉及的“思路追溯法”选择合适的条件信息,找出每一步的小问题;三是在一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解题方法上求异,达到同一教学情境最大程度的利用;四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解决过程进行回顾,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可以用估计的方法,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更可以通过算式说明思路。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为例,其中学生“看木偶戏”的情节中,学生对正在看的人数,走了的人数以及又来了的人数,很清楚,并且知道三个数之间的关系,马上想到两种方法:一是“正在看的+来的—走的”;二是“正在看的—走的+来的”,除此以外很难再想到别的方法。但是联想学生在一年级时学到的上车和下车的类似问题,还可以用一句话引导学生往更多的方向去思考,那就是到底人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学生就会考虑“来的”与“走的”哪一种情况的人数更多,最终人数多的那一种情况会决定最后的总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而“来的”与“走的”的人数差问题还可以衍生出“抵消”的生活经验,最终理解还可以用“原来正在看戏的人数+来与走的人数差”得出与前两种方法相同的结果。一道看似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便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将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综合起来,寻求更灵活的方法,在探究中达到更快、更高、更强。

  三、在融合中优化

  教材的编写都是同一理念下的系统编写,但一个班的学生确是一朵朵不同的花,怎样让他们的开得灿烂,开得与众不同更是数学教学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新教材的课堂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的教学流程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列式)——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进行教学——实践运用和检验——提出问题二……照这样的流程,一节课学习程度好的甚至中等程度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会因为集体学习讨论而受到影响,尽管一节课看上去相当完整,想当完美,但实效性的问题还是值得考虑的。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情境的集体讨论时间,从解决问题的"策略环节开始,让学生充分利用自由分组的优势,同步集中讨论策略相同的方法,再进行代表交流,与其他组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这样不仅重点突出,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相同的教学目的。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一些更好的策略学生不一定都能想到,那么教师的引导策略就显得特别的关键。

  以上是对新教材中“解决问题”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在一线的实践中继续摸索,继续完善。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适合他们的数学学习版本,培养他们需要的学习、生活能力并让他们在书本中获得更多快乐学习的体验将成为数学教师永远的课题。

推荐访问:新教材 教学 新教材教学总结五篇 新教材教学总结1 新教材教学总结100字